栏目导航
期刊信息
主管单位:深圳大学
主办单位:深圳大学
主  编:章必功
地  址: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文科楼
邮政编码:518060
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000-260X
国内统一刊号:CN 44-1030/C
邮发代号:46-140
单  价:12.00
定  价:72.00
数据库收录
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
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(2008年版)
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
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
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
北大2014版核心期刊
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
本刊MARC数据 本刊DC数据
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

02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9 > 02

“春秋大义”的形上过程及其学理化


作者:张甲子

关键字:《春秋》三传; 春秋大义; 学理阐释; 历史共识; 经义建构;

摘要孔子将《春秋》之"义"理解为"礼义",试图按照礼的精神,建构起一套足以评价历史人物是非、历史事件正误的学理依据,以之作为新的历史共识。《春秋》三传充分体认并尊重孔子所立之"义",再进行学说的阐释和学理的建构,从不同维度对《春秋》中所寄托的"义"进行深化和细化。其中,《左传》强化"德义",认为"德"是历史评价的根本,视"义"为道德共识,强调其对于历史评价的普遍意义;《谷梁传》更重视"经义",侧重分析《春秋》笔法及微言所寄托的大义,形成对"义"的逻辑建构;《公羊传》以董仲舒"春秋大义"立意,从价值共识的维度诠释"义"在治道中的存在方式,成为汉代大一统学说的基本学理。这些阐释的合力,使得《春秋》既成为了衡量历史成败得失的史学文本,又成为了关注世道人心的经书著述。